一周前,编辑在成都试驾了新推出的比亚迪汉dm-i,那是一台有着不错实力的车型。而在一周之后,我已经马不停蹄的来到了重庆,汉dm-i的兄弟车型――新款汉ev已经在等我了。新车升级、调整了哪些部分?之前长测发现的一些遗憾都有解决吗?
■ 外观细节调整
编辑此次试驾的是2022款 ev 创世版 715km前驱旗舰型(以下简称汉ev),指导价为28.75万元,我们首先还是来看看新车外观部分的变化。对于一台非换代车型而言,想要做到天翻地覆的变化,那自然是不现实的,但设计师通过对车身包围等一些细节进行“动刀”依旧让新车在视觉效果方面得到了提升。只可惜新车依旧保留了之前被吐槽的前大灯蓝色装饰条(老款车型/普通版ev车型,以下同理),如果能取消或者降低饱和度的话,那整体视觉效果还会更协调一些。
新车前包围造型变化非常明显,整个线条很流畅,并加入了更多的黑色高亮饰条进行点缀,减少了镀铬材质的使用,老款车型需优化的细节都得到了调整,值得肯定。另外,其左右两侧设计相比dm-i车型更低调,个人觉得反而更和谐。
新款汉ev长宽高分别为4995×1910×1495mm,轴距则是2920mm,相比老款车型变化不大,仅长度或许是因为造型变化的缘故略有增加。另外,新车新的侧裙等设计也带来了一些新鲜感。新设计的车尾我们在汉dm-i车型上已经感受到了,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全新样式的贯穿式尾灯,内部结构在点亮后极具辨识度,颇有点中国结的感觉。
新款车型环抱式的内饰设计,搭配各种材质以及不错的做工,整体质感、豪华气息营造得令人满意。当然,这与其外观那般运动、时尚的感觉有一定的跳跃感,风格变化较大。新款汉ev车型同样采用了新布局的多功能方向盘,车道保持辅助和自适应巡航功能的按键进行了调整,操作更便捷。
此外,全新的一体式运动座椅也出现在了新车上,多媒体系统自然是最新的dilink 4.0(5g)智能网联系统,功能性、易用性以及系统运行的流畅程度都无需担心,其它配置部分也是做到了集大成,新增了抬头显示功能。
■ 增大电池容量
新款汉ev依旧是提供两驱版本和四驱版本车型供消费者选择,系统综合最大功率为180kw(两驱)/380kw(四驱)。此外,由于电池容量提升至85.4kwh,所以两者cltc续航里程分别为715km和610km。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老款车型官方纯电续航里程是605km(两驱)和550km(四驱),但那是nedc工况下的数据,并不能与新款车型cltc续航里程直接进行对比。
作为一台纯电动车型,汉ev动态方面自然是有着包括动力响应快、动力输出直白、静谧性出色在内的诸多特点。当然,您或许会觉得编辑还漏掉了“加速快”这一特点,但编辑想说的是,我们今天试驾的这台汉ev是两驱版本,也就是单电机车型,所以它的0-100km/h绝对加速能力(官方数据为7.9秒)对于一台电动车来说,并不出众,反倒是在行驶过程中的中途加速表现更抢眼,直白的动力输出 快速的动力响应让其难逢对手,日常驾驶超车非常有信心。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日常驾驶对动力的需求更多的是体现在急加速超车以及起步这两种状态下,也就是动力响应和80km/h以下加速,0-100km/h加速或者极速等数值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至少在城区驾驶时难以提现。所以编辑个人认为,即使这台汉ev 0-100km/h加速时间已经需要接近8秒,但这并不代表它的动力“弱”,它仍然可以胜任日常市区使用,且游刃有余,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其它电动车。
汉ev线性的动力输出对于许多初次驾驶电动车的朋友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不用担心被“秀肌肉”式的动力输出弄得惊慌失措。至于动能回收力度,如果车上有乘客或者想要一个更舒适的乘坐感受,编辑建议选择标准模式,此时减速度自然、均匀,不会有明显的拖拽感。稍显遗憾的是,新车制动力的释放还有提升的空间。
另外,新车静谧性部分的表现做得颇为出色,毕竟发动机需要工作的汉dm-i车型的表现就已经可圈可点了,没有发动机的汉ev自然是更胜一筹。硬件上它还有着多层隔音玻璃等部件提供帮助,中/低速状态的静音效果令人满意。
不错的静谧性搭配舒适性取向的悬架设定,那就是yyds。新车悬架对路面颠簸的处理挺出色的,底盘给人的感觉厚重,有着一定的高级感。即使遇到起伏较大的道路,车轮也能紧贴路面。不得不说,汉ev的悬架在舒适性方面配得上一个较高的分数,在同级别车型中有着一定的优势。
至于驾驶辅助系统,我们这台试驾车配备了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以及主动刹车等功能。编辑体验之后感觉和老款长测车的表现几乎没有区别,开启车道保持辅助之后,依旧是无法保持居中的状态,撞线的方式高级感不够。
编辑总结:
新款汉ev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是设计,新车通过对前/后包围、尾灯等局部造型的调整,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诸如方向盘多功能按键排列等之前老款车型上不足的设计也得到了优化,这点值得肯定。另一部分自然是配置,新车新增了抬头显示功能、提升了电池容量。至于驾驶感受,还是熟悉的“配方”。稍显遗憾的是,诸如前大灯设计、车道保持辅助、刹车脚感等部分依旧还待优化。(图/文/摄 汽车之家 周楚然)